发布时间:
2025-06-25 00:06:01
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明确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可用作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基础设施项目资本金。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设备更新★■★,低空装备被纳入重点扶持领域,消费级无人机、eVTOL等将直接受益。目前多地已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重点用于支持起降场、低空智联网建设。
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已经成为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领域★★■,正逐渐成为全国各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深圳在低空经济领域成绩斐然,是全域低空物流与城市通勤的标杆城市。在物流场景方面,美团无人机累计配送超45万单◆◆■◆■,顺丰丰翼于2024年飞行23万架次,成功打造“大湾区2小时物流圈”,且2024年深圳新增无人机货运航线万架次★★■。载人应用方面,2025年开通的首条深港eVTOL航线分钟★■■■◆,极大提升了出行效率;2024年深圳低空载人飞行超过2★■◆★★.8万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在基建协同上,深圳已建成483个起降点★★,还有超400个低空起降设施点■★,计划2026年将起降点数量提升至1200个,并配套5G-A通信网络实现600米以下全覆盖。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增加值达158.46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在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首位。
一是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新增线米以下的G类空域和线米以下的W类空域,eVTOL、轻小型、有了合法的低空空域■★★。二是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负责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11月国家宣布在合肥★★◆■■◆、杭州◆★◆、深圳◆■◆◆、苏州■◆、成都、重庆等6城开展eVTOL试点,授权地方政府管理600米以下空域,简化审批流程★■■◆。
无论是2024年低空经济司组建后聚焦“安全监管★★◆■”,还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安全健康发展★◆■■■”,低空安全始终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命题■■★。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监管体系的新挑战★◆◆。一方面★◆,随着低空飞行活动日益频繁,监管对象和任务量急剧增加,现有安全监管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全匹配新业态需求,无人机和eVTOL等领域仍存在监管空白或标准重叠,部分法规沿用传统航空标准◆■◆,适配度不足。未来,在推动产业规模扩张的同时,必须坚持风险防控与产业发展并重◆★■■,既要“飞起来”,也要◆★■“管得住”◆★◆■,加快构建科学、高效的监管体系,确保低空经济行稳致远。
目前,从2025年各地方政府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主要呈现出资金驱动◆■■★◆、场景牵引★◆★、精准保障等趋势★■◆★■。例如广东省强调利用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的优势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推进低空经济体系建设;长三角产业集群中安徽省以侧重于低空经济场景探索◆★■■★,打造省级低空示范区;川渝产业集群积极布局成渝低空走廊建设。
河南省中工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河南省枢纽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在政策东风推动下■■◆■■★,融合了新能源★■★■◆★、人工智能与航空技术的低空经济产业正迎来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向天空要生产力的路径更加明晰,从2023年空域分类改革到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安全健康发展◆■”,顶层设计加速落地,同时各地不断推动场景创新,产业进一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成都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探索文旅融合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果显著★■★◆◆◆。在低空文旅方面★■■◆◆,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开通的低空游览航线万人次■◆。此外,无人机光影秀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形式成为成都夜游的新IP。产业生态构建上★◆★,成都已集聚了500多家上下游企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突破1500亿元。2025年★■◆■,成都举行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47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超500亿,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适航创新领域,成都联合民航局开展eVTOL适航认证试点★■★,通过优化认证流程★■★■◆■、加强技术支持等措施,成功缩短取证周期30%以上,大大加速了相关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进程,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
“因地制宜”是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在当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火热趋势下,难免出现各地方政府一拥而上的局面◆★,导致资源的利用不平衡等问题。应当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动向,充分调研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区域间低空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各地区低空经济产业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在地方低空行动方案或者实施方案中,各地基本都提出了关于基础设施的阶段性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包括通用机场、起降场地★■◆、航线◆■◆★★■、地面基站★★◆■、飞行服务站、低空智联网、低空空域管理平台、监管服务平台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相关预测,我国低空飞行硬基建每年投资额近1000亿元★■,低空空管系统软基建投资每年最高将超过220亿元◆■。
长沙在低空经济领域积极探索,致力于打造应急救援与建设的典范。其组建的全国首支警用无人机大队成果显著★■■★◆,2024年完成超200次跨区域救援任务,救援响应时间缩短60%,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高效保障。在技术赋能方面■◆◆★◆,长沙发布国内首个低空行业大模型★■■★“紫东长空”,整合卫星遥感、气象数据★★,优化飞行路线规划,有效提升了空域管理效率。2025年启动的■■★★◆◆“低空经济产业综合体◆◆■★”项目是长沙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布局■◆。项目规划6000平方米起降场及智能管控中心■◆★★◆,建成后将完善低空基础设施,推动低空产业集聚发展,助力长沙低空经济迈向新高度。
发展低空经济也需基建先行,不同于传统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低空经济中的低空飞行具有异构、高密度、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等特性,传统基础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低空飞行需求。目前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低空经济的发展需求,存在低空飞行器的起降点★◆◆■、航线等基础设施建设数量不足、分布不均,低空通信、导航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低空飞行安全事件频发,建设缺乏统筹等问题■★◆★◆★。
一是《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提出2030年万亿级市场目标,聚焦eVTOL、无人机等领域。二是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低空经济纳入新质生产力培育范畴◆★★■,强调“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目前已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市场”双轮驱动,试点城市通过场景创新验证了商业化可行性。未来需进一步突破空域协调、安全监管等瓶颈◆■◆★■■,以技术创新和生态构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低空经济布局提供可复制的发展路径。
一是民航局发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简化中大型无人机适航流程。二是202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这是首次将◆★“◆◆”发展写入法律体系,相关条款主要聚焦在明确空域管理框架、推动通用航空发展■■■■、规范应用、强化低空安全保障■■◆■、优化监管机制、促进国际标准对接六大方面■★■■■★,旨在与时俱进回应当下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现实需求★■■◆★,是具有明确的战略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中央政策从产业方向◆■★■★、技术方向指出了发展的大方向。而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区域资源禀赋和特点,出台更为具体的产业发展政策◆■★◆。2024年1月3日,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法规于深圳出台◆◆★◆。2024年7月18日★★■◆,苏州市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苏州市低空空中交通规则(试行)》★■★◆★,作为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于2024年9月1日起施行。